是肉肉呀 发表于 2022-1-10 19:44:48

基础理论篇

软件生命周期:
1.客户问题引入==》客户提出要求,业务对接,产品经理负责分析整理成<需求文档>
2.可行性分析==》(经济,商业论证,政治,法律,技术)
3.项目招投标==》自研,自己做,外包
4.项目立项==》项目确定要做,产品项目需求,项目周期,人力,软硬件需求
5.需求分析==》产品经理主讲
6.开发阶段(编码,测试)
7.维护==》在拿到项目的时候,客户会付定金30%,开发结束后再付60%,维护阶段10%。

需求分析方法:
1.深入了解需求文档
2.需求评审:有产品经理主讲,项目组所有成员参与
V模型:指的是项目的阶段
1.用户需求==》根据用户的需求提炼为项目需求
2.需求分析==》所有人对需求要达成一致后,产品经理更新需求文档,就是需求规格说明书(SRS)
3.概要设计==》简称HLD==》开发设计(框架)
4.详细设计==》简称LLD==》开发设计(添加内容)
5.编码==》coding
6.单元测试==》白盒测试==》测试代码的逻辑,简称UT,开发自测
白盒测试:一般是开发自测,验证软件单元是否满足详细设计文档的规格要求,能正确执行,主要是对代码的测试
7.集成测试==》灰盒测试==测试的是接口,简称IT
集成测试:之多个单元组合验证软件是否满足设计的规格,能否正常执行,主要是模块之间的数据交互
8.系统测试==》黑盒测试==》功能测试,简称ST
指的是把软件进行正常的运行,对整个系统进行测试,验证整个系统的能正常运行,主要测试的是主流程
9.系统集成测试,简称SIT,包括灰盒测试,黑盒测试==》验证接口和功能
10.验收测试==》UAT
α测试:公司内部验收测试,产品还没到客户手里,产品经理进行验收,自己人验收,测试开发要在现场,出现问题bug可以及时解决
β测试:客户方验收

H模型:项目流程
工作日:周一到周五
自然日:周一到周日,包含法定假日
SRS:需求文档,拿到需求文档之后,通过多次的修改,让项目组所有同事都一致认可,,形成一个基线化的文档,就叫做需求规格说明书
基线化:表示当前的状态很稳定,随时可以进入下一个环节
HLD:编写概要设计说明书
LLD:详细设计说明书
review==》评审,测试人员也参与需求评审
TPM:测试经理,编写测试计划,(测试范围,人力安排,进度与任务,风险)
TE:测试工程师
TC:test case:测试用例
项目组中常见的评审方式:
交叉评审:测试同事之间的评审
组内评审:项目组内人员同事,开发,测试,运维,产品
会议评审:有客户参与
testlink:是一款用例管理工具/bug的管理工具
禅道,jira,TB
评审的时候由测试召开,谁写的谁讲
TPM或者测试骨干,运维,搭建测试环境
公司里有多少环境?
测试环境:测试人员使用的环境
预发布环境:测试人员使用的环境,但是是在测试工作结束后,准备发版上线之前的主流程的验证
开发环境:开发人员使用的环境
生产环境:线上环境,真实环境(微信,QQ)
冒烟测试:对主体流程的验证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基础理论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