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推荐阅读

  • 便民服务
  • 关注我们
  • 社区新手
缺陷BUG软件运行过程出现问题的简称。分为四级;
一级---致命--L1--A
二级---严重--L2--B
三级---一般--L3--C
四级---建议--L4--D
1bug,必须优先要改
致命错误:
1、常规操作引起的系统崩溃、死机、死循环
2、造成数据泄漏的安全性问题,比如恶意攻击造成的账户私密信息泄露
3、涉及金钱,如支付类软件,金钱计算错误
2bug
严重错误:
1、重要功能不能实现(例如:微信没有实现语音聊天、朋友圈,等)
2、错误的波及面广,影响到其他重要功能正常实现
3、非常规操作导致的程序崩溃、死机、死循环 (非常规操作:用户使用软件时不会进行的操作)
4、外观难以接受的缺陷(例如:直播平台的封面图片的失真、压缩,完全变形)
5、密码明文显示
3bug
一般错误:
不影响产品的运行、不会成为故障的起因、但对产品外观和下道工序影响较大的缺陷
1、次要功能不能正常实现
2、操作界面错误(包括数据窗口内列名的定义,含义不一致)
例如:列名与列名下的内容不一致
3、查询错误、数据错误显示
4、简单的输入限制未放在前端进行控制;(格式显示,如登录和注册中的格式判断可由前端判断)
5、删除操作未给出提示
4bug
程序在一些显示上不美观,不符合用户习惯,或者是一些文字的错误
1、界面不规范
2、辅助说明描述不清楚
3、提示窗口文字未采用行业术语
4、界面存在文字错误
5、改进意见:可以提高产品质量的建议, 包括新需求和对需求的改进
(重点软件测试工程师不是把问题全部找出,是尽量减少问题的发生)
file:///C:\Users\ADMINI~1\AppData\Local\Temp\ksohtml8328\wps3.jpg
发现软件中的缺陷:
file:///C:\Users\ADMINI~1\AppData\Local\Temp\ksohtml8328\wps4.jpg
测试是为了证明程序中的错误:
file:///C:\Users\ADMINI~1\AppData\Local\Temp\ksohtml8328\wps5.jpg
TC测试用例:描述测试的步骤,预期的结果
file:///C:\Users\ADMINI~1\AppData\Local\Temp\ksohtml8328\wps6.jpg
file:///C:\Users\ADMINI~1\AppData\Local\Temp\ksohtml8328\wps7.jpg
file:///C:\Users\ADMINI~1\AppData\Local\Temp\ksohtml8328\wps8.jpg
file:///C:\Users\ADMINI~1\AppData\Local\Temp\ksohtml8328\wps9.jpg
瀑布模型:
1.测试是在最后介入的,软件的问题只能在最后发现
2.合适需求稳定的项目,不能变动
3.整个阶段的前一个阶段和后一个阶段需要互相关注,但是不能跨阶段关注
4.每个阶段都会生产对应的文档,表示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
V模型
1
file:///C:\Users\ADMINI~1\AppData\Local\Temp\ksohtml8328\wps10.jpg
2
file:///C:\Users\ADMINI~1\AppData\Local\Temp\ksohtml8328\wps11.jpg
file:///C:\Users\ADMINI~1\AppData\Local\Temp\ksohtml8328\wps12.png
1.用户需求,需求分析:分析用户的需求,得出需求规格说明书(SRS),在公司通过会议进行需求的澄清,需求问题的说明,这个会议称为需求澄清会议。
2.概要设计(概设,HLD):主要是考虑整个系统要实现的功能,把当前这个系统进行划分,划分模块,模块与模块之间的接口接口设计。
3.详细设计(详设,LLD):面向具体的模块进行设计内部实现的过程。
4.编码阶段:开发写代码。
5.单元测试(UT):主要测试具体模块的代码,检查代码逻辑,一般是由开发人员执行测试。
6.集成测试(IT):面向模块进行测试,将系统的模块进行拼接测试,看看各自模块能不能正常运行。
7.系统测试(ST):不单单要保证当前模块能不能正常运行,而且要保证和其他外部模块或者系统的业务能不能正常运行。
*sit系统集成测试:就是把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一起进行,主要面向的是概要设计说明那些功能。
8.验收测试(UAT):面向着整一份需求进行测试。
*UAT分为正式验收和非正式验收:非正式验收又分为两种:
α(阿尔法)验收测试:在公司内部做的一场非正式验收,开发和测试都在场,发现问题马上进行修改。
β(贝塔)验收测试:由特定用户进行验收,开发和测试都不在场,有问题就集中收集,统一反馈。(内测)
正式验收:正式版本,交由广大的用户使用。
9.一般在公司里的环境:
1)开发环境(dev):开发写代码进行调试的环境。
2)测试环境(sit):测试人员进行测试的环境。
3)验收环境,预发布环境(uat):进行验收。
4)真实环境、生产环境、线上环境(prod):广大用户使用的环境。
10.V模型的优缺点;
优点:1.改进了瀑布模型
           2.反映的测试阶段与开发阶段是有对应的关系
           3.添加了测试策略,对底层的代码进行测试,对系统需求进行测试,对用户的需求进行了测试。
缺点:1.还是一个串行的模型,前期阶段的问题只能在后期发现。
           2.测试介入的时间晚,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编码阶段之后才开始介入。
W模型
例:
file:///C:\Users\ADMINI~1\AppData\Local\Temp\ksohtml8328\wps13.jpg
file:///C:\Users\ADMINI~1\AppData\Local\Temp\ksohtml8328\wps14.jpg
H模型
例:
file:///C:\Users\ADMINI~1\AppData\Local\Temp\ksohtml8328\wps15.jpg
H模型(重中之重)
主要分为两个阶段:前期准备阶段、后期执行阶段。
准备阶段:
1.进行需求澄清会议,由产品经理进行召开,一般的参加人员有,整个项目的所有人(项目经理、开发经理,开发人员、测试经理、测试人员,(运维人员可来可不来)),需求澄清会议之后,各方都觉得没什么大问题就可以输出基线化需求文档*基线化:不会再有大的改动。
2.分析开发所输出的概设和详设文档。
3.测试经理会输出测试方案或者测试计划。
4.测试人员编写测试用例,进行用例评审。
用例评审会议(一般由测试经理召开);
组内评审(交叉评审):测试组内的组员进行互相的评审。
组外评审:邀请对应项目组成员进行评审,一般参与人员有跟当前项目相关的测试人员和开发人员,产品经理。
5.评审通过之后形成基线化的用例文档,测试经理会把文档提交到用例管理工具(textlink、禅道),分配给对应的测试人员。
6.搭建测试环境
执行阶段(开发进行转测,提测,也叫转测试,开发人员写好代码并打包,通过自测之后提交给测试人员进行测试)
7.项目包部署:一般由测试经理测试骨干进行(小公司),由测试运维执行(大公司)。
8.冒烟测试:
1)测试当前版本的主体功能和重要的分支功能
2)一般不会超过半天,两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完成
3)冒烟测试如果不通过就进行版本打回
冒烟测试用例怎么去挑选?
选择和主体功能相关的测试用例和用例级别比较高的测试用例
9.冒烟测试通过就进入sit1测试(第一轮系统集成测试,一般分三轮)
sit测试选择全量的测试用例(和当前版本相关的所有测试用例)
sit2/sit3测试(也叫回归测试,指的是相对于第一轮SIT的回归),选择的是:
1)上一轮出现bug的用例需要重新验证。
2bug相关模块的测试用例。
3)每一轮都要进行主体流程的测试,都要挑选主体功能的测试用例(每一轮开发都会构建代码包给测试)。
4)可以选择你觉得可疑的测试用例和测试场景。
5)测试人员补充的测试用例。
*为什么要补充测试用例?
因为开发过程,我测试人员并不知道最终开发出来的产品是不是我们预期的,在所有开发完成之后才能看到相关一些页面,这些问题可能我们测试人员出现漏测,为了避免漏测的情况,需要及时的补充测试用例。
10.整一个测试周期,bug的数量是呈现收敛的状态。
11.输出测试报告,需达到测试准出(0bug上线),当然也可以遗留1-2个的建议性bug,遗留bug必须明确在后续的版本进行修改。
12.回归测试分为两种情况。
1SIT过程的回归测试,除了SIT1以外的测试都叫回归测试。
2SIT过程以外的回归测试,主要做系统回归。
面试题:你了解冒烟测试和回归测试的区别吗?
冒烟测试:有称为版本构建测试,提交测试,每次版本构建时都要进行的测试,对版本的基础功能和主体功能进行测试,一般两个小时左右,不会超过半天,不通过直接进行打回。
回归测试:系统维护阶段进行,对原有的功能、缺陷进行验证测试。
区别:两者区别在于测试的阶段不一样,冒烟测试是在版本构建提交时进行测试,而回归测试则是在系统维护阶段进行。
在测试过程,执行测试用例时,发现一个bug就及时的进行提交bug的操作,叫做提单。
file:///C:\Users\ADMINI~1\AppData\Local\Temp\ksohtml8328\wps16.jpg
测试流程总结:产品经理召开需求澄清会议,输出基线化需求文档——测试了解需求规格说明——测试经理编写测试计划,下发测试任务——测试人员编写测试用例,进行用例评审——测试经理召开测试用例评审会议,进行组内组外评审,评审通过形成基线化用例文档——开发组提交项目包测试经理部署测试环境——测试人员使用通过的测试用例对开发组提交的项目包进行冒烟测试——测出bug提单给开发——开发修改代码——测试经理收到修改代码,重新验证bug模块测试用例进行回归测试——冒烟测试测出0bug成功达到测试准出——编写测试报告/小结——产品上线
敏捷开发模型:
1.重点明确,及时调整。(往一个明确的目标进行开发,出现偏差及时进行调整)
2.倾听用户声音,相信用户直觉。(面向市场用户的需求进行开发)
3.勇于创新,小步快跑。(头脑风暴,什么相关的想法都可以提出来,有问题或者不适合就不要,适合用户的就继续改进)
4.持续不断发现问题,解决问题。(频繁迭代更新,保证主体功能无误,允许小问题,但是需要及时进行修改)
5.持续提升整个团队的能力。
file:///C:\Users\ADMINI~1\AppData\Local\Temp\ksohtml8328\wps17.jpg
其他模型:
file:///C:\Users\ADMINI~1\AppData\Local\Temp\ksohtml8328\wps18.jpg
file:///C:\Users\ADMINI~1\AppData\Local\Temp\ksohtml8328\wps19.jpg
测试不仅仅是单纯的软件本身的测试。
要考虑软件的背景和目的,还需要考虑软件是否会受到其他的环境因素影响。
测试应该尽早介入(需求文档出现时就可以介入测试了,越早阅读需求文档,可以让测试人员更加熟悉需求内容,确保产品,开发,测试多方对需求理解是一致的,可以避免后期功能开发的错误风险,可以尽可能的降低项目延期的风险)
杀虫剂效应:重复执行相同的测试用例会导致这类测试用例发现bug的能力几乎为0,可以通过更新测试用例,交叉测试,随机测试降低杀虫剂效应。

分享至 : QQ空间
收藏

0 个回复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